武汉理工大学D9Lab实验室

信息工程学院“工大创新第九实验室"

科研一览

近年来,我们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及省级科研纵向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授权专利30项。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研用”新模式,完成校企合作项目20余项。

基金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据驱动的自演进未来移动接入资源分配与优化机制研究”(6177208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物理层信道状态信息的无线感知模型与人体行为识别机制研究”(6150236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工业自动化控制的传感器/执行器网络闭环控制回路及优化研究”(6090203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融合网络编码的无线协作中继网络资源分配与实现机制研究”(613730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用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自适应功率控制机制及算法研究”(60773212).
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及装备”(NCET-05-0657).
高校博士点科研基金“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数据同步和融合技术研究” (20050497006).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工业无线传感测控系统研究”(2008CDB337).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VANET和WSAN的车联网车辆协同关键技术研究”(2014CFB869)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异构应急无线通信组网技术研究及应用”(2009CDA132).
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无线传感器/执行器网络的交叉层优化研究与设计”(2007CA009).
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项目“面向结构工程健康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2006ABB028).
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轨道道岔液压转辙机安全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200760423165).
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和交叉学科创新研究项目项目“多跳无线网络的MIMO信道分配与QoS路由动态优化算法研究”(2010-II-004).
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青年探索项目 “车联网行车环境信息的动态获取与移动传输技术”(2014-IV-136)

校企合作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12年,“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项目
2013年,“贝安港”幼儿园信息化平台项目
2014年,“酒店智能客控系统”项目
2015年,“湖北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 ”项目
2015年,“互联网+自助式洗衣服务平台 ”项目
2016年,“皮肤解码机器人”项目
2017年,”区块链+新电商“项目
2018年,“智能物联(IOT)平台”项目
2018年,“JAI-项目安全智能交警“项目
2019年,“医疗物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平台”项目
2019年,“现场移动气象监控系统物联通信解决方案”项目
2020年,“通用信号处理系统”项目
2020年,“智能文档分析算法及其关键应用技术研究”项目
2020年,“基于5G模块的变频器远程专家调试系统扩展卡”项目
2021年,“面向大数据分析的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图谱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2021年,“物料编码智能关联”项目
2022年,“环境设备物联网平台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2022年,“规程富文本编辑功能开发”项目
2022年,“综合仿真系统”项目
2023年,“文档内容解析及工单风险评估智能化算法”项目
2023年,“设备监测模型算法开发及功能集成”项目
2024年,“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国际海底光缆敷设关键技术研究技术开发”项目

竞赛获奖

我们的竞赛目前主要面向本科生,获得了包括“挑战杯”、“节能减排”、“电子设计大赛”等国家及省级全国大学生竞赛奖项10余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11年,指参赛作品“基于WSAN的道路灯光集群式无线网络控制系统”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获三等奖;
2012年,“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湖北省特等奖
2013年,“瑞萨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湖北省一等奖;
2013年,参赛作品“巷道掘进设备自动导向及其标定校准系统”获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竞赛,获湖北省特等奖;
2013年,参赛作品“巷道掘进设备自动导向及其标定校准系统”获指导全国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获全国一等奖。
2014年,“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湖北省三等奖;
2015年,参赛作品“云肤仪——基于云平台的个性化肤质检测仪”获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竞赛,获湖北省特等奖;
2015年,参赛作品“云肤仪——基于云平台的个性化肤质检测仪”获全国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获全国二等奖。
2015年,参赛作品“基于Android的主题酒店智能客控软件”获湖北省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
2015年,参赛作品“基于Android的主题酒店智能客控软件”获第七届全国高校信息技术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
2015年,参赛作品“武汉悦肤科技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湖北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湖北省金奖。
2015年,参赛作品“武汉悦肤科技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铜奖。
2017年,“瑞萨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湖北省二等奖;
2018年,参赛作品“基于超声波洗涤与真空微波干燥技术的衣物洗烘一体机”获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获三等奖;
2020年,参赛作品“基于光伏天窗的精细化设计与多感知控制的节能屋顶”获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三等奖;
202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TI杯)获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1项;
2022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安谋科技杯省级二等奖2项;
2023年,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获得全国总决赛智能汽车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

主要研究论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Kuang Hailan, Ao Can, Ma Xiaolin, Liu Xinhua, Shuffle-rPPGNet: Efficient Network With Global Context for Remote Heart Rate Variability Measurement,IEEE Sensors Journal,2023,23(13):15199-15209. (SCI/JCR Q1)
Liu Xinhua, Wei Wenqian, Kuang Hailan, Ma Xiaolin. Heart Rate Measurement Based on 3D Central Difference Convolution with Attention Mechanism. Sensors. 2022; 22(2):688. (SCI/JCR Q2)
Liu Xinhua, Tian Jie, Kuang Hailan, Ma Xiaolin. A Stereo Calibration Method of Multi-Camera Based on Circular Calibration Board. Electronics. 2022; 11(4):627. (SCI/JCR Q3)
Ma Xiaolin, Wu Kaiqi, Kuang Hailan, Liu Xinhua. An Entity Relation Extraction Method Based on Dynamic Context and Multi-Feature Fusion. Applied Sciences. 2022; 12(3):1532. (SCI/JCR Q2)
Kuang Hailan, Lv Fanbing, Ma Xiaolin, Liu Xinhua. Efficient Spatiotemporal Attention Network for Remote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alysis. Sensors. 2022; 22(3):1010. (SCI/JCR Q2)
Kuang Hailan, Chen Haoran, Ma Xiaolin, Liu Xinhua. A Keyword Detection and Context Filtering Method for Document Level Relation Extraction. Applied Sciences. 2022; 12(3):1599. (SCI/JCR Q2)
Kuang Hailan, Wu Kewen, Ma Xiaolin, Liu Xinhua. A Chinese Grammatical Error Correction Method Based on Iterative Training and Sequence Tagging. Applied Sciences. 2022; 12(9):4364. (SCI/JCR Q2)
Running Zhao, Xiaolin Ma, Xinhua Liu, Jian Liu. An End-to-End Network for Continuous Human Motion Recognition via Radar Radios. IEEE Sensors Journal, 2021, 21(5): 6487-6496. (SCI/JCR Q1)
Running Zhao, Xiaolin Ma, Xinhua Liu, Fangmin Li. Continuous Human Motion Recognition Using Micro-Doppler Signatures in the Scenario With Micro Motion Interference. IEEE Sensors Journal, 2021, 21(4): 5022-5034. (SCI/JCR Q1)
Liu Xinhua, Zou Yao, Xie Chengjuan, Kuang Hailan, Ma Xiaolin. Face Image Age Estimation Based on Data Augmentation and Lightweigh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Symmetry, 2020, 11(1):146. (SCI/JCR Q2)
Liu Xinhua, Zou Yao, Xie Chengjuan, Kuang Hailan, Ma Xiaolin. Bidirectional face aging synthesis based on improved deep convolu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Information, 2019, 10(2):69. (EI)
Xiaolin Ma, Running Zhao, Xinhua Liu, Hailan Kuang, Mohammed A.A. Al-qaness.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Motions Using Micro-Doppler Radar in the Environments with Micro-Motion Interference, Sensors, 2019, 19(11): 1-19. (SCI/JCR Q2)
刘新华,赵子谦,旷海兰,马小林,李方敏.基于特征选择的皮肤检测混合颜色空间的选取[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8,41(01):24-30. (EI; 信息通信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
Liu Xinhua, Mei Huafeng, Lu Huachang, Kuang Hailan, Ma Xiaolin. Vehicle Steering Recognition System Based on Low-Cost Smartphone Sensors. Sensors, 2017, 17(3):633. (SCI/JCR Q2)
Yong Zhang, Fangmin Li, Xiaolin Ma, Kehao Wang, Xinhua Liu. Cooperative Energy-Efficient Content Dissemination Using Coalition Formation Game Ove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IEEE/Canadian Journal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2016, 39(1):2-10. (SCI/JCR Q4)
Li Yangfan, Wu Peng, Liu Xinhua. Capacity-based Channel Assignment Scheme in Multi-Radio Multi-Channel Wireless Mesh Networks.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2015, (2):419-425. (SCI/JCR Q4)
马小林,李方敏,刘新华.融合网络编码的无线协作中继网络资源分配.软件学报,2013,24(S1):76-87. (EI; 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目录A类期刊)
刘新华,李方敏,旷海兰,方艺霖,马小林. 一种基于执行器控制域的分布式数据收集协议[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3,05:1060-1065. (中文核心; 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目录B类期刊)
Xiaolin Ma, Fangmin Li, Fei Hu, Xinhua Liu. A Hybrid Channel Assignment Strategy to QoS Support of Video-Streaming over Multi-channel Ad Hoc Networks. Elsevier/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 2012, 85(2):300-308. (SCI/JCR Q2)
刘新华,李方敏,方艺霖,马小林,旷海兰. 一种基于链路级功率控制的分簇路由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09:64-70. (中文核心;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目录B类期刊)
Fangmin Li, Xiaolin Ma, Fei Hu, Xinhua Liu. Synchronization-based, Multi-Channel Multi-Interface Medium Access Scheme in Ad Hoc Networks. IET Communications, 2011, 5(14):2082-2090. (SCI/JCR Q4)
旷海兰,谢涛,陈伟,刘新华,邹光辉. 基于长短波非线性作用的海面建模与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 2011,06:1261-1263+1296. (中文核心;中国自动化学会推荐科技期刊目录 A类)
刘新华,李方敏,旷海兰,方艺霖. 基于能量异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成簇算法[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0,01:26-31. (中文核心; 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目录B类期刊)
方艺霖,李方敏,吴鹏,刘新华,马小林. 无线Mesh网络组播路由协议[J]. 软件学报,2010,06:1308-1325. (EI; 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目录A类期刊)
李方敏,方艺霖,李姮,刘新华.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QoS区分服务路由机制[J]. 电子学报, 2010,10:2322-2328. (EI; 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目录A类期刊)
胡雅菲,李方敏,刘新华. CPS网络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S2:304-311. (EI; 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目录A类期刊)
李方敏,刘新华,旷海兰,方艺霖. 基于最优连通功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稳定成簇算法[J]. 通信学报,2009,03:75-83. (EI; 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目录B类期刊)
李方敏,徐文君,刘新华,胡四泉. 无线传感器/执行器网络中能量有效的实时分簇路由协议[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8,01:26-33. (EI; 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目录A类期刊)
李方敏,徐文君,刘新华. 无线传感器网络功率控制技术[J]. 软件学报,2008,03:716-732. (EI; 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目录A类期刊)
李方敏,刘新华,徐文君,韩屏.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链路稳定成簇与功率控制算法[J]. 计算机学报, 2008,06:968-978. (EI; 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目录A类期刊)
李方敏,刘新华,旷海兰.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种高能效低延时的泛洪算法研究[J]. 通信学报,2007,08:46-53. (EI; 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目录B类期刊)

授权发明专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马小林;赵闰宁;刘新华. 一种适用于微动干扰场景的目标人体运动状态识别方法. 专利授权号:CN109738887B,专利授权日:2023-01-17.
林国华;林靖杰;刘新华;李魁;马小林;张家亮. 一种基于PWM控制的解码机器人光源装置. 专利授权号: CN215282009U, 专利授权: 2021-12-24.
刘新华;林国华;赵子谦;马小林;旷海兰;张家亮;周炜;林靖杰. 一种基于Kinect的动态手势识别方法. 专利授权号:CN109344701B,专利授权日:2021-11-30.
刘新华;林国华;邓焮月;马小林;旷海兰;张家亮;周炜;林靖杰. 一种基于光密度空间的中心化图像通道差的色素分离方法. 专利授权号:CN109325938B,专利授权日:2021-11-30.
林国华;林靖杰;刘新华;李魁;马小林;张家亮. 一种基于人脸的解码机器人多角度光源. 专利授权号:CN213647577U,专利授权日:2021-07-09.
刘新华;林国华;谢程娟;马小林;旷海兰;张家亮;周炜;林靖杰.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多标签年龄估计方法. 专利授权号:CN109101938B,专利授权日:2021-01-15.
刘新华;杨建豪;许轶珂;郭少聪;张华威;刘世元;林淑敏.基于深度学习的脑电波辅助睡眠及唤醒系统. 专利授权号: ZL201811363915.3,专利授权日:2020-12-22.
林靖杰;刘新华;马小林;林国华. 一种基于面部分区的皮肤干燥状态智能识别方法及系统. 专利授权号:CN109801320B,专利授权日:2020-12-01.
马小林;张耘川;郭凡;刘新华;徐智诚;吴倩茹;王朝臣. 基于舒适度的酒店客房环境监测与调节系统与方法. 专利授权号:CN108870651B,专利授权日:2020-10-16.
刘新华;林国华;马小林;张家亮. 一种基于三光谱的皮肤图像处理方法. 专利授权号:CN106983493B,专利授权日:2020-08-18.
刘新华;林国华;马小林;张家亮.一种基于三光谱的皮肤成像系统. 专利授权号: CN106952252B,专利授权日:2020-04-21.
旷海兰;赵文定;罗文澜;黄蕾;杨董行健;梁祖杰;谢琳;刘新华.基于超声波洗涤与真空微波的洗烘一体水热循环复用系统.专利授权号:ZL201810529201.9, 专利授权日2020-01-14.
旷海兰;谢琳;梁祖杰;黄蕾;罗文澜;杨董行健;赵文定;刘新华.基于超声波洗涤与真空微波干燥原理的衣物洗烘一体机及水位控制装置.专利授权号:ZL201810529187.2, 专利授权日:2020-01-31.
刘新华;梁祖杰;谢琳;黄蕾;罗文澜;杨董行健;赵文定.一种间歇式微波真空衣物干燥装置及方法.专利授权号: ZL201711433634.6, 专利授权日:2020-04-21.
旷海兰;林国华;王鸿传;刘新华;马小林;张家亮;周炜;林靖杰.一种基于双路径网络的多尺度图像超分辨率方法. 专利授权号: CN109064405A, 专利授权日: 2019-11-01.
林国华;刘新华;林靖杰;马小林;张家亮.人体皮肤片图像黑色素和血色素分离与浓度调控方法. 专利授权号: CN108492278B, 专利授权日: 2019-08-16.
刘新华;林国华;马小林;张家亮.一种基于肤色的内脸图像分割方法. 专利授权号: CN106981066B, 专利授权日: 2019-07-12.
刘新华;林国华;马小林;张家亮.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肤质检测及个性化评价系统及方法. 专利授权号: CN106650215A, 专利授权日: 2018-11-06.
林国华;刘新华;林靖杰;马小林;张家亮.人脸皮肤图像黑色素与血色素浓度提取与调控方法. 专利授权号: CN108447027B, 专利授权日: 2018-08-24.
李方敏;谢鹏;李扬帆;陈晓闯;刘果;刘新华.基于惯性传感器的室内3D定位系统及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1610242440.7, 专利授权日:2018-05-22.
李方敏;熊迹;姜娜;刘新华;赵宁;李博雅.一种影响热释电人体身份识别的多因素建模方法.专利授权号: ZL201410269598.4, 专利授权日:2017-12-19.
刘新华;林国华;马小林;张家亮.一种肤质检测分析系统. 专利授权号: CN206379992U, 专利授权日: 2017-08-04.
李方敏;熊迹;刘新华;李等;张景源.基于热释电技术的人体计数方法与装置.专利授权号: ZL201410270679.6, 专利授权日:2017-03-22.
李方敏;熊迹;刘新华;赵宁;李等.融合热释电传感与摄像机的人体混合监控系统及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1410270546.9, 专利授权日:2017-11-21.
刘新华;强永龙;刘果;李依隆;曾婵;许银帆;贾文卓;张敬一.基于摄像头和航姿仪的掘进自动导向系统及导向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1310136983.7, 专利授权日:2015-01-21.
李方敏;张家亮;刘新华;蒋立;殷圣荣;钱坤.机动设备位姿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专利授权号: ZL201110135957.3, 专利授权日:2013-04-17.
刘新华;胡盼;李方敏;李等;张家亮.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道路灯光集群式无线网络控制系统.专利授权号:ZL201110135945.0, 专利授权日:2014-10-29.
李方敏;马小林;方艺霖;吴鹏;刘新华;胡雅菲. 一种适用于AdHoc网络的多信道多接口同步媒质接入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1010104460.0, 专利授权日:2013-03-20.
李方敏;韩屏;周祖德;刘新华;方艺霖.应用于无线移动传感器网络的目标跟踪方法及装置.专利授权号:ZL200910060790.1,专利授权日:2011-05-18.
周祖德;徐文君;李方敏;刘泉;刘新华.一种适用于网络控制系统的混合式单向时延估计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0810196997.7, 专利授权日:2011-05-18.

研究中心与基地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研用”新模式,建立了一个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和一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2022年,实验室与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核动力运行研究所共同成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面向计算机科学及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类,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的实践岗位。

智能医疗信息化研究中心

2016年,实验室与武汉嫦娥医学抗衰机器人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智能医疗信息化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主要围绕生命健康主线开展医学信息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实践;“产、学、研、用”新模式的探索研究;人工智能机器人产品的应用研发与管理。

0%